在近期舉辦的行業展會上,康明斯攜多款低碳動力技術亮相,展示了其在工程機械領域的創新實力。此次發布的解決方案覆蓋混合動力、甲醇動力及電驅動三大方向,為礦山、建筑等場景提供多元化選擇,助力行業實現能效提升與減排目標。
混合動力系統成為技術亮點之一。針對挖掘機、裝載機等設備,康明斯推出智能混動方案,通過發動機、電機與電池的協同控制,實現燃油經濟性提升10%至30%,電池壽命延長超20%。該系統可適應高原、極寒及重載等復雜工況,已在多款設備中完成驗證。
甲醇動力技術同樣引發關注。其19L工業版發動機采用進氣道噴射與火花塞點火技術,使用普通甲醇時二氧化碳排放較柴油機降低18%,若采用綠色甲醇則接近零排放。該機型具備-35℃至50℃寬溫啟動能力,在3000米海拔下無需降扭運行,特別適用于礦卡等大型設備。
在電驅動領域,康明斯展示了完整的混動鏈,涵蓋增程器、多合一控制器、驅動電機及電驅橋,并布局中央驅動與電驅橋兩大純電平臺。核心部件支持800V高壓系統,可根據客戶需求靈活組合,滿足不同場景的電動化需求。
零部件層面,康明斯展出符合歐五及非道路國四標準的排放處理系統,以及針對甲醇燃料優化的增壓器、燃油系統等核心部件。這些技術通過提升整機效率與可靠性,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
值得關注的是,康明斯首次全面展示礦山動力國產化成果。目前,其已實現19L至60L排量、600至3000馬力全系列礦山動力的本土化研發與制造,產品覆蓋國三至國四、歐美第二階段至第五階段等多層級排放標準,滿足不同法規市場的需求。
本土化戰略的深化顯著提升了產品適應性。通過與主機廠合作,康明斯針對高原、高寒及復雜油品環境進行系統優化,使大馬力發動機燃油消耗率平均降低10%,保養周期延長至1000小時,有效降低用戶運營成本。
重慶康明斯生產基地作為大馬力發動機本土化的核心支點,實現了從研發設計到服務支持的全流程閉環。這一布局不僅縮短了交付周期,還優化了成本結構,為市場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產品。
展會期間,康明斯聯合產業鏈伙伴成立“非道路動力鏈研修院”,旨在構建開放協作的行業平臺,推動新技術在復雜工況下的應用與推廣,加速非道路動力系統向低碳化、高效化轉型。
康明斯全球副總裁、中國發動機事業部總經理汪開軍等高層出席活動,并與工程機械、礦山等領域客戶及合作伙伴共同見證技術發布。五十年來,康明斯從引入大馬力發動機起步,逐步發展為提供燃油、混動、甲醇及電動等多動力解決方案的供應商,持續支持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邁向零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