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圈兩位知名人物羅永浩與周鴻祎再度同臺對話,長達近四小時的深度交流引發了行業內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在對話中,周鴻祎回顧了早年與三大互聯網巨頭的激烈競爭。他坦言,當時因“敢懟敢言”被貼上“平頭哥”的標簽,與巨頭間的緊張關系導致企業發展屢遭打壓。直到近年來調整策略,轉向“廣交朋友”,才為企業爭取到了相對和平的發展環境。
談及AI技術的應用,周鴻祎表示,目前360并未因AI實施大規模裁員,但他明確提出:“如果員工在要求使用AI后仍拒絕,公司有權裁掉這類人。”他強調,與其擔憂哪些行業或崗位會被AI取代,不如思考如何利用AI提升自身能力。
關于個人IP與網紅現象,周鴻祎解釋了近兩年打造個人品牌的初衷。他指出,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在中國擁有超8億用戶,覆蓋了父母、朋友等廣泛群體,其影響力不容忽視。他以某前首富遭網暴為例,認為企業家若不主動發聲、積累粉絲,就容易被對手左右輿論。
他進一步表示,早期有人誤解他不務正業,但實際是在為AI產品積累流量與影響力。他直言:“如果產品推出時沒有粉絲基礎,冷啟動將非常困難。”同時,他也承認,流量越大,爭議越多,“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
在企業轉型方面,周鴻祎提到,360曾因3Q大戰后盲目擴張,進入不擅長領域,導致資源分散。如今,公司需在人工智能與網絡安全領域重新定位,穩步發展。他以入駐視頻號為例,稱與巨頭的關系已從敵對轉向合作,并強調:“要接受平臺規則,才能獲得發展空間。”
他還表示,360更愿意扮演配角,支持國家產業數字化戰略。他指出,國家核心戰略是避免產業空心化,發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工業,而非僅聚焦互聯網領域。
在企業管理層面,周鴻祎透露,360內部正在舉辦AI大賽,推動員工使用AI工具。他強調,拒絕AI的員工將被裁員,并非淘汰個人,而是順應AI時代趨勢。他建議,與其焦慮崗位被取代,不如主動提升能力。
針對科技行業“天價挖AI人才”的現象,周鴻祎認為,這屬于戰術性挖人,而非戰略性。他解釋,Transformer等算法公開,但搭建大規模訓練集群需工程化經驗,挖人是為了獲取關鍵節點的技術訣竅。
在戰略層面,周鴻祎宣布,360將原本的“All in AI”具象化為“All in智能體”。他提出三大目標:員工成為超級個體,通過智能體提升效率;部門轉型為超級組織,簡化業務流程;公司打造超級產品,如以瀏覽器為入口的生產力工具。
談及AI倫理,周鴻祎態度鮮明:需以模型對抗模型,訓練專門模型捍衛人類利益。他舉例,若AI導致大規模失業,社會可能失衡,如“烏托邦實驗”中的老鼠因無所事事而出現問題。他呼吁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從人文角度思考AI帶來的就業變革。
對于AI的未來,周鴻祎持樂觀態度,但指出能源問題是人類最大挑戰。他認為,算力背后是能源消耗,若碳基能源枯竭,文明將停滯。他強調,實現核聚變需AI助力,并呼吁關注“AI for科學”,認為這是科技突破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