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鄉的十一月,細雨如織,空氣中彌漫著桂花清甜的香氣。浙江烏鎮的石板路上,來自世界各地的賓客穿梭其間,烏篷船在河道中緩緩前行,載著五湖四海的友人共赴一場數字盛宴。為期四天的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在此拉開帷幕,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余位嘉賓齊聚一堂,圍繞“共筑開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數智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主題展開深度對話。
今年恰逢“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十周年。十年來,這一理念從理論框架逐步轉化為全球實踐,成為國際社會應對數字挑戰的共識性方案。在專題研討會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前總干事弗朗西斯·高銳將世界互聯網大會比作“思想孵化器”,認為其通過持續的對話機制,為全球互聯網治理凝聚了關鍵共識。烏干達新聞和信息通信技術部部長克里斯·巴里奧蒙西以本國互聯網普及率提升為例,指出跨國技術合作與知識共享對發展中國家的重要性:“這不僅是理念,更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行動指南。”
人工智能(AI)成為峰會核心議題。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吳泳銘在開幕式上宣布,中國自主研發的大模型能力已躋身全球前列,智能時代正從技術突破邁向應用普及階段。他特別強調,自然語言交互技術降低了數字技術使用門檻,為老年群體、殘障人士等提供了跨越數字鴻溝的新可能。在專題論壇中,奇安信集團總裁吳云坤展示了覆蓋AI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護體系,其研發的“大模型衛士”已成功應用于近百家機構,可防御提示詞注入、數據泄露等六類安全風險。
產業實踐層面,AI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呈現多元化路徑。萬聯易達集團首席執行官張棟分享了物流行業智能化改造案例,通過大模型優化運輸路線規劃,使某鋼鐵企業年減排二氧化碳超2萬噸。杭州熾橙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則聚焦工業場景,其“數字孿生+AI”系統為工廠構建“智能輔助大腦”,使一線工人決策效率提升40%。該公司董事長紀堯華指出:“AI不是替代人類的工具,而是賦能人的伙伴。”
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670家中外企業集中展示了630余項創新成果。零碳太空計算中心、工程機械行業大模型工匠一體機等首發產品引發關注。沐恩智能科技展出的AI心理健康檢測設備通過面部微表情分析,可在30秒內完成13項心理指標評估,準確率達95%。深圳智慧林網絡科技的老年陪伴機器人則通過肢體動作識別技術,為聽障用戶提供實時翻譯服務,吸引土耳其企業現場洽談合作。
互動體驗區成為人氣焦點。仿生機器人通過表情識別與觀眾對話,穿戴式外骨骼助力參觀者體驗“超能力”,AI中醫診療系統通過舌象分析提供養生建議。在“超級體驗館”內,83歲的本地居民吳先生連續三日前來參觀,他回憶道:“2014年首屆峰會展出的無人駕駛汽車,如今已在烏鎮試點運營。”對于未來,他期待機器人保姆能早日進入尋常百姓家。來自湖北的張女士則帶著女兒體驗了“對話蘇東坡”項目,孩子興奮地表示:“所有展項都像魔法一樣神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