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喬·羅根播客節目中,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對智能手機的未來形態作出驚人預測。他提出,未來設備將徹底顛覆傳統認知,成為連接人工智能的核心終端。"所謂手機將演變為具備通信功能的AI邊緣計算節點,"馬斯克描述道,"服務器端AI與設備端AI的實時交互,能即時生成用戶所需的任何視頻內容。"
根據馬斯克的設想,操作系統與應用生態將退出歷史舞臺。設備功能將聚焦于視覺與聽覺輸出,同時承載更強大的本地AI計算能力。當用戶需要導航時,AI會在一兩秒內生成完整的地圖界面與后臺服務;觀看視頻時,所有畫面都將由AI動態生成。這種轉變被外媒類比為"柏拉圖洞穴寓言"的現代演繹——人們將逐漸把AI合成的感知當作現實,在虛擬化身互動與AI創作內容中構建新的認知體系。
這種技術演進可能引發更深層的變革。報道指出,當設備微型化至可植入大腦的程度,人類或將進入"AI奇點"時代。屆時人們完全依賴通用人工智能(AGI)構建的感知系統,而馬斯克旗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的技術路線,恰好與這種未來圖景形成呼應。這種設備最終可能使人類成為"自動感知體",其認知與體驗完全由AI系統塑造。
無獨有偶,OpenAI與蘋果前首席設計師喬尼·艾夫合作開發的神秘設備,展現出與馬斯克構想相似的技術路徑。這款被媒體稱為"蘋果殺手"的產品采用無屏幕設計,體積僅相當于口袋大小。設備內置環境感知傳感器陣列,包括攝像頭與麥克風,能通過本地運行的定制AI模型處理復雜任務,必要時調用云端算力。
該設備的交互方式徹底擺脫傳統形態,既非智能手機也非可穿戴設備。其核心功能在于建立設備間的無縫通信網絡,用戶可通過自然語言或環境交互完成操作。這種設計哲學與馬斯克提出的"去應用化"理念不謀而合——當AI能即時生成所有工具時,硬件形態的革新將成為必然。
技術專家指出,這兩大科技巨頭的路線圖揭示了消費電子領域的根本性轉變。從依賴本地存儲與固定應用,到通過云端AI實現動態服務生成,這種變革不僅涉及硬件重構,更將重塑人類與數字世界的交互方式。當設備成為純粹的感知終端,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將發生質的飛躍,而這場革命可能比預期來得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