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動兩輪車行業傳來新動態——臺鈴集團正式啟動上市輔導程序,目標直指2026年登陸香港資本市場。若進展順利,這家年營收超120億元的企業將成為繼雅迪、愛瑪之后,第三家赴港上市的電動兩輪車品牌。

追溯臺鈴的創業史,其源頭可追溯至潮汕三兄弟的摩托車維修生意。2003年深圳出臺“禁摩令”后,孫木鉗、孫木釵、孫木楚與合伙人姚立敏銳捕捉到電動兩輪車的市場潛力。憑借多年積累的機械維修經驗,他們在深圳龍崗搭建起首條組裝線,臺鈴品牌由此萌芽。短短四年間,企業產能隨市場需求持續擴張,2007年東莞現代化生產基地的落成,標志著其正式邁入規模化發展階段。
經過二十余年深耕,臺鈴已構建起覆蓋全品類的產業生態。從電動兩輪車、摩托車、三輪車到智能共享設備及充換電系統,企業形成集研發、生產、銷售、運營、服務于一體的閉環體系。目前,其在全國布局十大研發智造基地,年產能突破1500萬臺,線下銷售網絡覆蓋超3萬家門店,產品出口至全球90余個國家和地區。
股權結構顯示,創始人之一孫木楚以28%的持股比例成為實際控制人,其持股比例超過兩位兄長及早期合伙人姚立。這一布局折射出企業在高速擴張期的決策架構特點。

當前行業格局呈現“三足鼎立”態勢,雅迪、愛瑪、臺鈴穩居第一梯隊。但智能化浪潮正重塑競爭規則,九號、小牛等新勢力品牌憑借智能交互技術、年輕化設計及場景化創新,在高端細分市場快速崛起。這場變革迫使傳統巨頭加速技術迭代,臺鈴的上市計劃或將成為其應對新周期的關鍵戰略舉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