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成員身份,近日現身北京參與高層對話。這位年內第四度訪華的跨國企業掌門人明確表態:"寶馬將持續深耕中國市場,通過技術創新與本土化合作,鞏固在華發展根基。"這一承諾既是對三十余年經營經驗的總結,更折射出跨國企業應對全球經濟變局的中國策略。
面對全球產業鏈重構,寶馬選擇以"長期主義"錨定中國市場。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45%的產業圖景,印證了齊普策"中國需求引領技術變革"的判斷。集團在沈陽生產基地累計投入1160億元的決策,正是對這一趨勢的戰略回應。通過構建覆蓋電池研發、智能駕駛的本土創新網絡,寶馬實現了從"制造在華"到"共創在華"的轉型。這種轉變在新世代BMW iX3車型上尤為明顯,其大圓柱電池技術融合了寧德時代的電芯專長與寶馬的電池管理經驗。
開放合作生態成為寶馬在華發展的核心動能。與阿里巴巴共建AI算法實驗室,同華為開發智能應用生態,攜手Momenta打磨自動駕駛感知系統,這些深度合作構建起"需求-研發-驗證"的創新閉環。齊普策特別強調:"清晰的市場規則比貿易壁壘更能促進共同繁榮。"這種理念在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領域得到實踐驗證,寶馬建立的產學研協同回收體系,已實現退役電池100%回收,2024年再生原材料再利用量突破2100噸。
綠色轉型領域,寶馬正將"中國經驗"轉化為全球標準。通過與本土企業合作開發鋼鋁清潔生產工藝,集團將循環經濟模式從生產端延伸至回收端。這種全鏈路綠色實踐不僅降低碳排放,更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創新范式。齊普策指出,建立全價值鏈碳排放評估體系,推動法規向產品全生命周期升級,才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科學路徑。
數字化浪潮中,寶馬的"360度全鏈AI戰略"正在重塑汽車制造范式。沈陽生產基地部署的200余項AI應用,使質量檢測實現零缺陷,供應鏈優化降低30%物流成本。2026年國產的新世代車型將搭載定制AI引擎,實現擬人化交互與生態整合。這種技術演進印證了齊普策"AI是服務人的延伸"的理念,與華為、阿里巴巴的合作則展現了跨國企業與中國科技力量的深度協同。
在競爭哲學層面,寶馬堅持"品質、安全、創新"三位一體的發展觀。從新世代車型的電池安全驗證到智能電子電氣架構開發,技術創新始終是競爭核心。齊普策認為,中國構建的"安全標準+質量門檻"競爭環境,既保護了消費者權益,也為行業設立了準入基準。這種通過規則劃定實現"優勝劣汰"的機制,正在重塑汽車產業生態。
面對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寶馬的供應鏈韌性戰略提供新啟示。通過與本土企業共建關鍵技術自主可控體系,集團證明了開放合作與產業安全的兼容性。齊普策的總結頗具深意:"將不確定性轉化為互認規則,通過市場雙向開放實現技術共生,這才是通向共同繁榮的確定性路徑。"這種發展智慧,正在定義跨國企業在中國的新坐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