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清晨,市民王先生像往常一樣準備送孩子去補習班。啟動車輛時,儀表盤上突然亮起一個黃色的小扳手圖標,讓他瞬間愣住了。"這不是提醒換機油的指示燈嗎?"王先生這才想起,上次保養時4S店師傅特意在行駛證上標注了下次保養的里程數,可最近工作太忙,完全把這件事拋在了腦后。

"爸爸,要遲到了!"孩子在一旁催促。王先生一邊應答,一邊猶豫著是否要繼續行駛。目的地距離50公里,他擔心繼續駕駛會損壞發動機。正當他準備在車友群里詢問時,突然想起樓下小賣部老板張師傅是位"老司機",便急忙跑去請教。
張師傅聽完情況后,笑著解釋:"別慌,黃色指示燈是預警信號,紅色才是緊急情況。這說明機油性能接近臨界值,但廠家設計時都留有安全余量,再開幾百公里沒問題。不過別猛踩油門,平穩駕駛就行。"王先生聽后稍感安心,但還是追問:"如果一直不換能撐多久?我同事說拖了兩千公里也沒事。"
張師傅立刻嚴肅起來:"可別學他!機油就像發動機的血液,高速運轉的零件全靠它潤滑降溫。用久了會變稀變臟,產生金屬碎屑,潤滑效果下降后零件摩擦增大,溫度升高,發動機遲早出問題。"他指著自己那輛開了十多年的車說:"前幾年我也犯過同樣的錯,拖了一個月沒換機油,結果發動機噪音變大,加速無力。檢查發現機油都成糊狀了,幸好沒造成大損傷,不然維修費可不少。"
王先生繼續追問具體能拖多久,張師傅解釋:"這沒有統一標準,要看機油類型和路況。全合成機油可以一萬公里左右更換,礦物油五千公里就得換。如果在市區經常堵車,發動機怠速時間長,機油消耗更快,最好別拖延。"王先生回憶起上次使用的是全合成機油,師傅說能跑一萬公里,現在才八千多公里怎么就亮燈了?
"可能是你駕駛習慣的問題,"張師傅分析道,"經常急加速急剎車會加速機油老化。也可能是傳感器比較敏感,但不管怎樣,指示燈亮了就要盡快處理,別心存僥幸。"送完孩子后,王先生立即將車開到熟悉的修理廠。
維修師傅將車升起后,放出的機油已經發黑且含有雜質。"還算及時,"師傅邊操作邊說,"再拖幾百公里,潤滑和降溫效果就會大幅下降,容易造成發動機磨損,嚴重的話會導致拉缸,那時就不是換機油這么簡單了。"
看著師傅熟練地更換機油,王先生暗自慶幸沒有聽從同事的建議繼續拖延,也多虧了張師傅的提醒。他想起另一位朋友的經歷:去年因為沒及時換機油,發動機直接報廢,更換新發動機花了好幾萬。"當時他也覺得指示燈亮了還能撐,結果開著開著車就熄火了,再也打不著。"這位朋友至今仍后悔不已。
事實上,很多車主都像王先生一樣,工作繁忙時容易忽略保養,直到指示燈亮起才手忙腳亂。有人聽信"再開幾天沒關系"的說法而放松警惕,但車輛保養就像健康管理,預防永遠比治療更重要。及時更換機油不僅能延長發動機壽命,還能避免高額維修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