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圖書館內氣氛熱烈,一場以“悟空”號衛星為主題的“攀登講堂”院士與青年面對面活動正在進行。此次活動聚焦我國首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的科學探索,通過院士與青年的深度互動,展現了我國在暗物質研究領域的創新突破。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常進作為主講嘉賓,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了暗物質探測的科學意義。他以“悟空”號衛星為例,系統梳理了從概念提出到技術攻關,再到成功發射的全過程。這顆衛星的研制歷程充滿挑戰:早期因缺乏經費只能“借船出海”,參與探月工程后,科研團隊僅用不到四年時間就攻克關鍵技術,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活動中,常進院士通過衛星在軌運行的實際數據,展示了“悟空”號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他特別強調,掌握核心技術是突破瓶頸的關鍵,“大國重器”的背后是科研人員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一個個真實故事讓現場青年深刻感受到,科技自立自強不僅需要創新智慧,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實踐精神。
在專業對話環節,五位來自不同領域的青年代表與院士展開深入交流。青年科學家關注技術應用的前沿方向,工程師探討科技成果轉化的路徑,企業家則聚焦學科交叉帶來的產業機遇。常進結合自身經歷指出,科研創新既要敢闖“無人區”,也要腳踏實地完成每個階段的目標,“只有把小事做到極致,才能實現大夢想”。
作為市青聯“青聯大講堂”品牌矩陣的重要活動,本次“攀登講堂”通過院士分享與青年互動的創新形式,搭建了頂尖科學家與青年群體的交流平臺。活動不僅傳遞了勇攀科學高峰的精神,更為上海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凝聚了青春力量。現場青年紛紛表示,這種面對面的深度對話讓他們對科研工作有了更立體的認識,也激發了投身科技創新的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