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風國際證券資深蘋果分析師郭明錤近日在社交平臺X上披露,蘋果可折疊iPhone的鉸鏈組件量產成本將顯著低于市場預期。據其產業調研數據顯示,該部件單價在規模生產后有望控制在70至80美元區間,較此前行業預估的100至120美元降幅達30%以上。
這一成本優化主要得益于結構設計改進與供應鏈協同創新。鴻海精密與新日興成立的合資企業成為關鍵供應商,憑借65%的訂單份額占據主導地位。該合資公司通過整合鴻海的量產經驗與新日興的精密制造技術,在鉸鏈組裝環節實現效率提升,同時降低了材料損耗率。
供應鏈布局顯示,蘋果正通過垂直整合策略強化供應鏈控制。鴻海通過合資模式切入鉸鏈領域,不僅獲取組件利潤,更可與現有組裝業務形成協同效應。剩余35%市場份額由安費諾集團承接,形成雙供應商體系以保障供應鏈穩定性。
成本下降路徑分析表明,技術優化而非原材料降價是主要驅動力。鉸鏈結構經過三代設計迭代,采用新型復合材料與模塊化組裝工藝,使單個組件零件數減少23%。鴻海在越南與印度的擴產計劃,進一步通過規模效應攤薄單位成本。
市場格局或于2027年出現新變化。立訊精密有望作為第三供應商進入供應鏈體系,其技術儲備已通過蘋果嚴苛認證。行業觀察指出,鉸鏈領域正成為系統組裝廠商的新競爭焦點,立訊的加入預示著該部件單價存在進一步下探空間,可能引發中端折疊設備市場價格戰。
此次供應鏈調整對終端產品影響顯著。鉸鏈成本降低為蘋果定價策略提供更大彈性,既可維持高端定位提升利潤率,也可通過價格調整擴大市場份額。消費者有望在2028年前后的迭代機型中,體驗到更具性價比的折疊屏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