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與AMD近日宣布達成一項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標志著全球AI算力競爭進入新階段。根據協議,OpenAI將在未來數年內部署總功率達60億瓦的AMD GPU,其中首批10億瓦將于2026年下半年通過AMD Instinct MI450系列GPU實現。這項合作不僅涉及硬件采購,更包含深度技術協同與股權綁定——OpenAI將通過認股權證持有AMD約10%股份,成為其重要戰略投資者。
AMD首席財務官Jean Hu在聲明中指出,該合作預計將在四年內為AMD帶來超千億美元收入,顯著提升其非公認會計準則每股收益。這一預期直接推動資本市場劇烈反應:美東時間周一盤前交易中,AMD股價暴漲35%,市值突破2672億美元;而英偉達、博通等競爭對手股價則出現超1%的跌幅。市場分析認為,OpenAI此舉旨在平衡供應鏈風險,避免過度依賴單一芯片供應商。
協議框架顯示,雙方將建立多維度利益綁定機制。AMD向OpenAI發行最多1.6億股普通股認股權證,其行權條件與部署規模、技術里程碑及股價目標直接掛鉤。首批權證將在完成10億瓦部署時授予,后續權證則隨采購規模擴大至60億瓦逐步釋放。這種"里程碑式"合作模式,既保障了AMD的收入確定性,也為OpenAI提供了技術升級的持續動力。
在技術層面,雙方將深化從MI300X到MI350X系列的多代軟硬件協同開發。OpenAI作為AMD核心戰略計算伙伴,將參與其AI解決方案的路線圖優化,推動機架式AI系統等創新產品的商業化進程。AMD董事長蘇姿豐強調,此次合作將"融合雙方優勢,推動全球最雄心勃勃的AI基礎設施建設",而OpenAI CEO Sam Altman則表示,AMD的高性能芯片"將加速先進AI技術的普惠化進程"。
這場合作背后,折射出科技巨頭對AI算力的瘋狂追逐。據統計,僅2025年底前,OpenAI、亞馬遜、谷歌等企業就計劃在數據中心領域投入超3250億美元。馬斯克的xAI公司更宣布將斥資180億美元采購30萬張英偉達芯片,用于孟菲斯數據中心建設。這種投入規模已超越19世紀鐵路熱潮,引發市場對AI基礎設施泡沫的擔憂。
芯片市場格局正發生微妙變化。盡管英偉達仍控制著70%以上的AI芯片市場,其Grace Blackwell組合芯片單價高達6萬美元,但競爭壓力日益加劇。OpenAI近期與博通簽署100億美元自研芯片協議,亞馬遜、谷歌等云服務商也在加速開發專用AI芯片。英偉達雖在2026年將推出性能翻倍的Vera Rubin芯片,但客戶多元化趨勢已不可逆轉。
這場算力軍備競賽中,企業戰略選擇呈現明顯分化。OpenAI通過"雞蛋分籃"策略,同時與英偉達、AMD建立深度合作,既保障供應鏈安全,又獲取技術協同紅利。而AMD則借此機會,從單純的芯片供應商升級為AI基礎設施的核心參與者。正如OpenAI總裁Greg Brockman所言:"當前AI發展的最大風險不是算力過剩,而是計算能力不足。"這場合作或許只是全球AI算力爭奪戰的開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