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工智能領域因一款名為Sora 2的視頻生成工具引發軒然大波。這款由OpenAI推出的產品采用類似TikTok的交互界面,通過面部掃描技術生成超寫實視頻內容,其核心爭議在于未經授權即可復刻影視、游戲IP角色與場景的能力。
據專業媒體測試,用戶僅需輸入簡單指令,即可生成《開心漢堡店》《海綿寶寶》《精靈寶可夢》及《俠盜獵車手》等知名作品的視覺內容,不僅角色形象高度還原,連原作配音風格都得到精準復現。這種技術突破雖展現AI創作潛力,卻直接沖擊傳統版權保護體系。
好萊塢頂級經紀公司WME率先發起反擊。其數字戰略負責人克里斯·雅克曼10月1日向全體經紀人發送內部通知,明確表示已代表所有簽約藝人拒絕該工具使用其IP內容,強調"未經授權的AI生成內容已構成實質性侵權"。
核心矛盾聚焦于用戶生成內容的失控風險。法律界人士指出,該工具采用的"默認允許、主動退出"機制存在重大法律漏洞。用戶可無限次生成篡改版IP內容,既可能損害原創者聲譽,又通過流量變現形成直接經濟利益沖突。律師郭勤貴特別提醒,此類衍生內容若用于商業運營,可能同時違反復制權、改編權及信息網絡傳播權三項法律條款。
面對行業抵制,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特曼10月3日緊急調整策略,宣布推出"分級授權管理系統"。新方案允許版權方對角色生成設定具體限制,包括完全禁止使用等選項,并承諾建立標準化合作框架。同時,公司首次透露將測試收益分成模式,擬與授權方按比例分配生成內容產生的商業收益。
這場爭議并非孤立事件。此前迪士尼、環球等影視巨頭已就類似問題對Midjourney等AI工具提起訴訟,而Sora 2的案例將法律討論推向新高度。當前OpenAI尚未公布技術實施細則,但明確表示該授權體系成熟后將擴展至其他產品線。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此次博弈結果將深刻影響AI創作生態。若無法達成共識,Sora 2可能重蹈Midjourney覆轍,面臨大規模集體訴訟;若建立有效授權機制,則可能開創IP方與AI平臺的新型合作模式,重新定義數字時代的創作倫理與商業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