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黃金周將至,不少人已開始為假期出行做準備。面對行程規劃、交通安排、游玩體驗等環節,如何讓旅行更省心高效成為熱門話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滲透旅游場景,從行程定制到路況預判,從景區導覽到游記生成,AI工具正為游客提供全流程智能化解決方案。
在行程規劃階段,AI的個性化定制能力顯著提升。以重慶至寶雞的研學旅行需求為例,用戶通過文小言、豆包等應用,數秒內即可獲得融合青銅器博物館參觀、民俗美食體驗的4日行程方案,部分工具還能自動生成手繪版路線圖。針對復雜需求,專業平臺功能更細化:飛豬AI“問一問”的拼假功能可同步輸出機票酒店預算;攜程行程助手支持一鍵導入既有訂單;馬蜂窩則能結合用戶偏好生成包含路線、餐飲、預算的完整方案。
交通環節的智能化升級同樣關鍵。高德地圖“AI領航”通過車道級車流預測,在高速變道、夜間駕駛等場景提供風險預警;百度地圖“小度想象2.0”升級為跨端記憶體智能體,不僅能根據用戶畫像推薦沿途景點,還能實時調整路線規避擁堵。這些工具通過分析車輛位置、速度、天氣等數據,實現動態路況預判,幫助游客優化出行時間。
景區游玩體驗因AI應用更加豐富。飛豬“問一問”的拍照講解功能覆蓋博物館、古跡等場景,用戶拍攝展品即可獲取專業語音解說;黃山景區接入DeepSeek大模型后,游客通過手機“碰一碰”即可享受導覽、講解、打卡一站式服務;張家界推出的多語種AI文旅智能體支持14國語言實時切換,破解國際游客溝通難題。這些創新讓文化游覽從“走馬觀花”轉向“深度互動”。
AI技術還重新定義了旅行記錄方式。智能工具可自動識別照片中的人物、地標與風景,生成圖文并茂的游記;通過場景分析技術,能快速剪輯出旅途中的精彩片段。對于家庭游客而言,這類功能既節省時間,又能保留個性化記憶點,成為提升旅行滿足感的新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