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鯤鵬計算產業在近日舉辦的華為全聯接大會2025期間迎來重要里程碑。以“鯤鵬,為更先進的數智世界而計算”為主題的產業峰會上,全球首個通用計算超節點TaiShan 950 SuperPoD正式發布,標志著我國計算產業邁入全新發展階段。該產品采用鯤鵬最新一代服務器架構,通過華為自主研發的靈衢互聯技術,實現超低時延、超大帶寬和內存池化能力,為數據庫、虛擬化等場景帶來顯著性能提升。
自2019年首款鯤鵬920芯片問世以來,華為通過持續的根技術創新與開源戰略,已構建起覆蓋硬件、軟件和行業應用的完整生態體系。數據顯示,六年時間里鯤鵬與7000余家合作伙伴共同孵化超過2萬個解決方案,openEuler操作系統部署量突破1260萬套,openGauss數據庫下載量達480萬次。此次峰會上,華為聯合38家伙伴發布2025年場景化解決方案,并新增2家鉆石級、2家金牌級和23家銀牌級部件合作伙伴,進一步夯實產業生態基礎。
在能源領域,鯤鵬計算底座的實踐價值得到充分驗證。南方電網數字化建設負責人段衛國在峰會上分享,自2020年引入鯤鵬技術以來,其應用已覆蓋四個數字化應用族群及基礎設施平臺,國產通用算力占比超過三分之一。特別是在電力調度控制中心,鯤鵬憑借高可靠性實現“零故障”規模部署;通過自主創新的芯片與操作系統技術棧,為數字電網構建起安全防線;云化能力則有效支撐“南網云”戰略落地。在財務系統改造項目中,鯤鵬與達夢數據庫的協同優化使NUMA架構處理性能提升20%,處理器消耗降低15%,故障響應時間縮短10%。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鄭緯民在致辭中指出,全球計算技術正經歷深刻變革,通用計算作為數字基礎設施的基石,其價值不僅體現在規模效應,更在于為智能計算提供安全可靠的環境。面對智能算力需求爆發,行業需要加強基礎研究與產業協同,通過多元技術融合實現資源高效配置。華為鯤鵬計算業務總裁李義透露,目前鯤鵬技術已培養數十萬專業人才,服務政務、金融、能源、制造等關鍵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在開發效率方面,鯤鵬推出的DevKit和BoostKit工具鏈實現“一碼多芯”開發模式,通過統一代碼和流水線構建多平臺版本,使開發效率和應用性能平均提升30%以上。硬件開放戰略成效顯著,13家OEM廠商推出300余款數據中心產品,50余家部件伙伴開發80多款邊緣設備,形成從數據中心到邊緣場站的全場景覆蓋能力。
軟件生態建設持續深化,openEuler操作系統、openGauss數據庫及畢昇編譯器已完成對靈衢互聯技術的全面適配。今年新增開源的解決方案包括高性能計算框架KUPL和三款新編譯器,進一步釋放鯤鵬硬件算力。華為副總裁馬海旭介紹,TaiShan 950 SuperPoD采用可分可合的架構設計,既支持單機形態,也可靈活組合為超節點,實現資源池化和內存統一編址,大幅提升整體資源利用率。
隨著數智化轉型加速,算力已成為支撐各行業升級的核心要素。鯤鵬與南方電網的合作實踐表明,自主創新的計算底座能夠有效支撐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通過構建HPC仿真生態、全自主技術棧和智能組件協同,未來可打造能源數字智能體,實現電網全域感知;建設城市級能源數字底座和綠色算力中心,推動能源系統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依托鯤鵬生態實現邊緣與中心算力協同,全面升級智能巡檢和數字員工部署,助力電力系統向智能時代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