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資品牌新能源市場滲透率僅6.2%的當下,馬自達EZ-60的上市引發行業關注。這款基于長安EPA純電平臺打造的車型,不僅承載著馬自達電動化轉型的重任,更成為檢驗合資品牌能否重獲中國消費者認可的關鍵試金石。

與傳統合資電動車"油改電"的路徑不同,EZ-60直接采用純電架構開發。長安汽車與馬自達的深度合作體現在產品設計的各個維度:智能座艙搭載26.45英寸5K一體屏與100英寸裸眼3D HUD,配備聯發科4nm芯片實現1700余項語音控制功能;駕控性能經過200余種調校方案驗證,側傾剛度提升20%,俯仰抑制增強10%;空間設計方面,2902mm軸距帶來122mm膝部空間與990mm伸腿空間,后備箱容積可從350L擴展至2036L。
三電系統呈現雙技術路線:增程版搭載1.5L增程器,綜合續航達1301公里;純電版配備68.8kWh電池組,CLTC續航600公里。快充模式下30分鐘可完成30%-80%的電量補充。安全配置采用2000MPa熱成型鋼與9氣囊防護體系,電池組通過8級防護認證,達到全球安全標準。
真正引發市場震動的是其11.99萬-16.09萬元的定價策略。這個價格區間不僅與比亞迪宋PLUS、深藍S7等自主品牌熱門車型直接競爭,部分配置甚至形成價格優勢。相較于同級別自主品牌車型,EZ-60的定價低出1-3萬元,徹底打破合資品牌"品牌溢價"的傳統思維。

長安馬自達執行副總裁吳旭曦表示:"在電動化轉型中,我們選擇直面市場需求而非固守傳統。EZ-60的智能配置、動力性能和安全標準都達到行業主流水平,但價格更具競爭力。"數據顯示,該車型預售期間訂單量顯著增長,市場初步認可這種"高配低價"策略。
這款車型的差異化競爭力體現在技術融合層面:馬自達"魂動"設計語言與"人馬一體"操控基因,結合長安的電動化技術,形成獨特的產品優勢。其搭載的4nm芯片和裸眼3D HUD技術,在半年前還是高端電動車的專屬配置。
面對自主品牌在規模效應和產業鏈整合方面的優勢,馬自達需要持續優化品控體系、售后服務和軟件OTA體驗。隨著豐田、大眾等合資品牌加速電動化轉型,2025年的中國新能源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EZ-60的市場表現證明,當合資品牌放下身段、以產品力和價格力參與競爭時,仍有機會在新能源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