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高管吳泳銘提出了一項震撼業界的觀點: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從通用智能(AGI)邁向超越人類智能的超級智能(ASI)。他指出,這場由AI驅動的智能化革命將徹底改變人類社會,其影響力遠超工業革命與信息革命的總和。
“過去幾百年,機械化放大了人類體能,數字化放大了信息處理能力。而智能化革命將直接解放人類潛能,創造前所未有的價值。”吳泳銘在演講中強調,AI的智力水平已在短短三年內從高中生躍升至博士生,其行業滲透速度遠超任何歷史技術。數據顯示,全球AI行業年投資額已突破4000億美元,未來五年累計投入預計超過4萬億美元。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阿里巴巴宣布將延續“ALL IN”戰略,推進為期三年、總投資3800億元的AI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并承諾持續追加投入。這一決策迅速引發資本市場反應,阿里港股股價當日拉升近7%,顯示出投資者對AI藍海的強烈信心。
吳泳銘將ASI的發展路徑劃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智能涌現”,即AI通過海量知識學習形成泛化能力;其次是“自主行動”,AI掌握工具使用與編程能力,在真實世界中輔助人類;最終是“自我迭代”,AI通過連接物理世界實現自主學習,最終超越人類智能。他特別指出,當前行業正處于第二階段,AI已開始在物流、制造、醫療等領域展現巨大潛力。
“自然語言將成為AI時代的源代碼,每個人都能用語言創造自己的智能體(Agent)。”吳泳銘預測,未來全球將出現超過人類數量的智能體與機器人,它們將深度融入真實世界,為AI進化提供數據基礎。而要實現ASI,AI需跨越兩大門檻:一是獲取物理世界的全量原始數據,二是實現自主學習與模型迭代。
在吳泳銘的設想中,超級AI云將成為下一代計算機的核心。他解釋,隨著大模型成為基礎系統,每個人可能擁有數十甚至上百個Agent,這些24小時運行的智能體需要海量計算資源支持。數據中心將從CPU主導轉向GPU主導,計算范式發生革命性變化,只有超大規模云計算平臺才能承載這種需求。
“未來,AI將取代能源成為最重要的商品,絕大部分智能能力將以Token形式在云網絡中流通。”吳泳銘斷言,全球可能僅存在5-6個超級云計算平臺。為此,阿里巴巴正全力打造AI超級計算機,通過基礎架構與模型架構的協同創新,提升大模型訓練效率。
阿里巴巴的戰略布局不僅限于軟件層面。吳泳銘提出,大模型將成為下一代操作系統,所有真實世界工具接口都將與之連接,用戶需求與應用將通過大模型工具執行。這意味著潛在開發者規模將從千萬級擴展至數億級,軟件產業將迎來顛覆性變革。同時,AI模型將滲透至所有計算設備,形成端云聯動、自我迭代的運行狀態。
在硬件領域,阿里巴巴計劃通過開源通義千問模型、打造百煉平臺一站式服務,構建AI時代的“Android”生態。其自研的存儲系統、網絡架構與計算芯片,將為全球AI云計算網絡提供底層支持。吳泳銘透露,阿里云正在研發的AI超級計算機,將在基礎架構與模型架構上實現協同創新。
“對比2022年AI元年,2032年阿里云全球數據中心的能耗規模將增長10倍。”吳泳銘承認,AI行業的發展速度遠超預期,對基礎設施的需求也呈指數級增長。為此,阿里巴巴承諾將持續追加投入,確保在ASI時代占據領先地位。這場由AI驅動的革命,正在為人類社會打開一扇通往未知的大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