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視頻平臺上,轉轉的魔性廣告幾乎無處不在。從美食制作到戶外改造,各類視頻中總冷不丁冒出一句“叫轉轉上門回收”或“我在轉轉上買了新手機”。這種高密度廣告投放背后,折射出轉轉作為二手交易平臺的流量焦慮——與背靠淘寶的閑魚、依托京東的愛回收相比,轉轉既無流量大樹可依,也缺乏線下門店支撐,只能通過持續營銷維持用戶關注。
據第三方數據平臺統計,近七天內抖音平臺關于“轉轉”的推廣視頻多達557條,覆蓋生活、娛樂、科技等多個領域。這種“零幀起手”的廣告策略雖能短期引流,卻難以解決平臺發展的根本問題。面對閑魚超1.6億月活用戶和愛回收2000余家線下門店的競爭壓力,轉轉不得不在C2C(用戶對用戶)與C2B2C(用戶對平臺對用戶)模式間反復權衡。
轉轉的轉型之路充滿波折。2019年,公司曾因資金鏈緊張瀕臨倒閉,賬上現金僅夠維持半年運營。此后雖嘗試二手書、潮鞋等垂直賽道,但均未取得突破。直到2020年推出拍機堂、采貨俠等B2B項目,才確立“回收-質檢-銷售”的C2B2C模式。這種轉型意味著放棄傳統的C2C抽傭模式,轉而通過賺取買賣差價盈利。
2023年9月,轉轉宣布徹底關停C2C“自由市場”業務,10月31日起停止所有相關服務。這一決策被創始人黃煒稱為“戰略性撤退”,實則是斷尾求生。數據顯示,C2C業務在轉轉整體GMV中占比已不足3%,且存在網絡詐騙、灰色交易等管理難題。2022年實施C2C支付通道費時,黃煒曾透露該業務每年需補貼近2億元。
與閑魚依托淘系生態不同,轉轉的轉型更具生存導向。2022年7月實現盈利后,公司連續24個月保持盈利狀態,且利潤表現優于愛回收。這得益于其“官方驗”服務構建的信任體系——通過367道質檢工序、20項外觀檢測和55項功能檢測,轉轉試圖解決二手交易的核心痛點。這種重資產模式雖提升服務品質,但也帶來巨大成本壓力。
線下門店成為轉轉突破的關鍵。截至2024年9月,轉轉全國門店突破1000家,既承擔銷售功能,也作為流量入口。COO胡偉琨透露,手機門店中線上導流占比僅20%-30%,其余均來自線下。這種“廠家直銷倉庫”模式雖縮小用戶基數,但通過提升客單價和復購率,實現更健康的盈利結構。
在品類擴張方面,轉轉動作頻繁。2022年戰略投資紅布林切入奢侈品領域,2024年完成全資收購;今年在北京開設首家多品類循環倉店,提供鞋服、腕表、包袋等回收服務。黃煒明確表示,轉轉從未定位為二手手機平臺,而是要打造“官方驗”的信任品牌。這種全品類戰略需投入巨額質檢成本,目前僅手機3C品類就配備近3000名上門工程師和2500名質檢人員。
與愛回收的競爭愈發激烈。截至2025年二季度,愛回收線下門店達2092家,是轉轉的兩倍。其依托京東“以舊換新”渠道和完整產業鏈閉環,在貨源穩定性上更具優勢。愛回收已在多地建立自動化運營中心,形成分級、估價、質檢、存儲、分銷的全流程體系。相比之下,轉轉的青島、成都、深圳三大質檢中心尚未實現全自動運營。
市場數據顯示,2024年手機裝置交易額中,愛回收以62億元占7.9%市場份額,轉轉以58億元占7.4%。為突破重圍,轉轉正加速全品類布局,而愛回收也啟動“多品類”戰略,在804家門店增設奢侈品、名酒等回收服務。這場關于供應鏈效率、服務品質和用戶信任的競爭,或將決定二手交易市場的最終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