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立冬,烏鎮細雨綿密。檐角雨聲與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內人聲交織。天氣微寒,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現場熱度不減,參展觀眾絡繹不絕。
在博覽會紅亭發布區由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主持的“網絡安全”數智創新發布活動中,北京天威誠信電子商務服務有限公司方案及交付總監羅贇站上講臺,揭開了題為“全鏈路智能化SSL證書生態引擎”的突破性發布。

羅贇的開場白格外清晰,他表示:“當SSL證書有效期從過去的398天縮短至47天,我們正見證一個時代終結,傳統依賴人工臺賬、Excel表格和日歷提醒的證書管理方式,就像在數字高速公路上使用‘手動擋’,將徹底失效。”
這一判斷背后便是CA/B論壇2025年4月通過的SC-081v3提案,SSL證書有效期從398天逐步縮短至47天。更新頻率從“年”變為“月”甚至“周”,企業運維壓力急劇增加。
01 “手動擋”遇上數字高速:SSL證書管理現實困境
羅贇以真實案例揭示行業共同挑戰:某股份制銀行兩個CDN節點需部署60多張證書;北京某互聯網公司同一張證書要在八個環境部署;上海某證券公司證書申請流程復雜,需業務部門發起、多方流轉審批、申請及部署證書。
更令人擔憂的是,2024年因多起證書過期致重大服務中斷。如星鏈中斷1小時、淘寶天貓主域名無法訪問、蘋果音樂服務中斷等。羅贇指出,這些事件證明證書管理‘手動擋’方式已無法適應數字化發展的速度。”
這些場景對每一個企業的IT負責人來說都太過熟悉。SSL證書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大部分管理仍停留在需要頻繁手動更換的方式。

02 “自動駕駛”登場:重新定義證書管理智能化
面對證書有效期驟減帶來的行業共性難題,天威誠信在發布會現場提出新理念:讓證書管理實現到“自動駕駛”的根本性躍遷。
羅赟解釋,“全鏈路智能化SSL證書生態引擎”本質上是一套完整的“自動駕駛系統”,它不僅是優化某個環節,而是通過感知、決策、執行與生態協同四個核心層次,系統性地為企業解決三個核心痛點。”
第一,解決‘看不見’的隱患。羅贇指出,企業首先問題并非‘如何更新’,而是明確“有哪些證書”,在混合IT環境中,證書數量、位置、負責人等基本問題常難回答。為此設計的感知層全域雷達,可自動發現并盤點公有云、私有云、數據中心及邊緣節點的所有SSL證書,7x24小時監控其健康狀態,為企業建立完整證書資產地圖,讓未知風險變得可見、可管。
第二,解決‘忙不過來’困境。羅贇稱,更新頻率提高后,依賴人工臺賬、日歷提醒和手動操作效率低且易出錯。為此,決策層作為智能大腦,可預設自動化策略,智能決策續費與部署時機;執行層精準執行,全自動完成從申請、驗證、簽發到部署的完整生命周期。通過策略驅動的全自動化流水線,將運維人員從重復、高風險勞動中解放出來,實現‘零接觸’運維。
第三,解決‘防不住’風險。羅贇強調,最短有效期意味著更短故障容忍窗口,被動救火式管理無法應對。系統通過前置預警機制和實時狀態監控,構建“防過期”數字防線。從感知層風險識別、決策層策略觸發,到執行層原子化操作與自動回滾,形成主動防御體系,從根本上杜絕因證書過期導致業務中斷。
“我們解決的不是一個‘點’上的問題,”羅贇總結道,“是通過構建一個集感知、決策、執行與生態協同一體的‘自動駕駛’體系,幫助企業證書管理從‘手工時代’到‘智能時代’徹底轉移。”

03 復雜“路況”精準導航:實戰檢驗自動駕駛能力
實戰環節。羅贇分享某大型金融機構的真實案例,展示這套“自動駕駛”系統在復雜環境中的適應能力。
該機構的環境涵蓋公有云、自建機房和信創試點區域,是典型的“混合路況”IT環境。
“系統監控到他們核心交易系統一域名證書30天后過期。該域名同時指向阿里云SLB和機房內的F5設備。”羅贇描述處理過程稱,策略中心立即觸發‘核心業務-提前30天續費’規則,開啟自動導航模式。”
平臺隨后自動向CA申請并簽發新證書。由于該業務需同時滿足國內外用戶,系統根據策略自動同步申請并綁定國際RSA證書和國密SM2證書。
接下來的部署環節更顯系統之精妙:
·公有云側,通過 API 自動上傳新證書并綁定到阿里云 SLB 指定監聽器;
·傳統機房側,平臺通過預置驅動自動登錄 F5 設備管理界面完成證書替換;
·信創試點區域,系統通過安裝在信創服務器(鯤鵬 CPU+麒麟 OS)上的輕量級 Agent 將國密證書精準部署到 Nginx 服務器。
所有部署完成后,系統自動發起全局檢測,從外網驗證HTTPS服務、證書及鏈是否正常。全部成功后,系統關閉預警工單并郵件通知相關方。羅贇稱,“整個流程無需人工介入,1小時內靜默完成,展現真正‘自動駕駛’能力。”

04 智能底盤技術:攻克“雙證書”與信創生態融合難題
天威團隊在推動國際與國密“雙證書”協同部署及信創生態落地時,遇到巨大挑戰。
羅贇坦言,最大挑戰來自于“生態碎片化”和“標準差異性”。國密證書與國際證書在格式、申請流程、兼容性方面完全不同。信創環境中OS、中間件版本各異,自動化接口不一,不同要在不同標準的道路上實現平穩駕駛。
面對難題,天威構建智能化“技術底盤”實現無縫適配。將國際或國密標準證書統一為“安全資產”對象,使上層策略管理、監控告警無視底層差異,實現統一治理。
同時,開發“環境適配器”矩陣,針對不同中間件、負載均衡器和信創 OS 建立龐大適配器庫,部署時系統根據目標環境標簽自動調用適配的適配器操作。
羅贇形象比喻,這就像智能底盤,自動適應不同路況,確保平穩行駛。

05 多重安全護航:構建自動駕駛的“護航編隊”
自動化在帶來效率的同時,也引發了新的擔憂:如何防止誤操作或惡意利用?
對此,羅贇介紹系統“三道防線”安全保障機制,構建自動駕駛“護航編隊”。
第一道防線“模擬駕駛”,執行自動化操作前進行策略預檢與變更預覽,系統檢查策略符合性并生成預覽,明確操作證書及部署目標。
第二道防線“實時路況監控”,變更中有可觀測性與原子化操作,自動化流水線每步有實時審計日志、全程可追溯,部署為原子操作,先單臺部署驗證,成功后再批量部署,失敗則自動暫停告警。
第三道防線“安全著陸”,變更后進行自動化驗證與一鍵回滾,部署后系統自動檢測證書匹配、服務監聽、業務頁面訪問情況,檢測失敗則自動回滾,用上一版本證書恢復服務。
羅贇強調,這三道防線確保“自動駕駛”系統在智能護航下安全可靠執行變更。
06 駛向智能未來:從數字證書到全域信任的演進
雨漸停,烏鎮燈火初上。羅贇面向未來描繪了天威自動化管理方案的演進藍圖,展示從“自動駕駛”到“更高階智能駕駛”的進化路徑。
羅贇分析稱,未來數字信任體系有生命周期極短化、資產形態多樣化、管理邊界泛化三大趨勢,這要求從當前自動化向更高級智能化持續演進。為此,天威智能化方案從三方向演進:
一是管理上從“證書”到“數字身份”,將物聯網設備標識等信任載體納入管理,構建統一數字身份智能化管理引擎,實現“一個平臺,全域信任”;
二是能力上從“自動化”到“智能化”,當變更頻率高時,系統融入AI技術實現預測性運維,如智能推薦更新窗口,實現智能決策;
三是定位上從“工具”到“生態”,平臺強化API - first和生態集成能力,將智能化能力嵌入多個平臺和工作流,成為數字世界“信任基石”。

07 雨幕未歇,數字化信任的“自動駕駛”已然啟程
落幕時,窗外雨勢轉弱,雨絲仍在烏鎮夜色中飄灑,暈染場外燈火。這座千年水鄉正見證數字信任體系的革命。天威誠信以“全鏈路智能化SSL證書生態引擎”回應時代挑戰,當證書管理進入“秒級”時代,企業需讓安全從“手動擋”轉變為“自動駕駛”,才能在數字世界行穩致遠。
天威誠信解決運維痛點,在復雜環境中無縫部署,證明智能化管理可行且必要。羅贇的“讓創新沒有后顧之憂”詮釋了系統核心價值,即讓企業從“手動”運維中解放,投入業務創新。
雨未停,數字世界“自動駕駛”時代已啟程。隨著證書有效期縮短、物聯網設備增多,天威誠信憑借25年技術積淀和前瞻布局,助力企業在數字浪潮中構建信任基石。安全不再是枷鎖,而是護航力量,如烏鎮冬雨,推動行業邁入數字化運維智能新紀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