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基站大規模部署與6G研發加速推進的背景下,濾波器作為通信、新能源等領域的核心器件,正迎來技術升級與國產替代的關鍵機遇期。國際市場上,博通、Qorvo、村田等企業占據超90%的高端市場份額,而國內三十余家企業僅能爭奪不足5%的低端市場,行業長期面臨“低端內卷、高端失語”的困境。近期Skyworks與Qorvo的合并案,更將全球濾波器產業推向新一輪整合浪潮,國內企業如何突破技術壁壘、搶占市場先機,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天通瑞宏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憑借全產業鏈協同創新模式,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公司董事長沈瞿歡在“第四屆射頻濾波器創新技術大會”期間接受專訪時表示,海外企業的合并本質是商業邏輯驅動下的資源整合,而國內企業需抓住國產替代窗口期,通過差異化創新實現突圍。他指出,當前國內濾波器行業存在供需錯配問題:一方面,海外企業市場份額收縮,村田等企業產能利用率不足70%;另一方面,國內手機出貨量保持穩定,為本土企業提供了填補高端市場空白的機遇。
技術突破是天通瑞宏的核心競爭力。公司通過逆向研發海外企業降本方案,針對性優化材料與工藝,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降低生產成本。例如,針對Skyworks在射頻模組中采用的TF方案,天通瑞宏通過材料改良與工藝創新,成功實現性能對標與成本優化。目前,公司已進入多家頭部終端廠商供應鏈,成為國內唯一通過重點客戶認證的濾波器供應商,并在低軌衛星領域實現突破,成為首家完成相關產品發射應用并獲得重復訂單的本土企業。
全產業鏈布局構筑了天通瑞宏的競爭壁壘。公司采用IDM模式,覆蓋材料研發、設計仿真、制造封裝全環節。在材料領域,天通瑞宏突破傳統“晶棒良率”導向的研發模式,建立“應用定義材料”的閉環體系。例如,為開發大帶寬濾波器,團隊研發16度切向的LN晶體;為提升功率承載能力,優化襯底摻雜工藝與PET封裝材料耐溫性。設計環節,公司自主搭建的仿真平臺將迭代周期從72小時縮短至3小時,實測與仿真吻合度達行業領先水平。制造端,公司采用DUV光刻技術與“二次拋光”工藝,將產品不良率控制在12ppm以下,遠低于國內同行水平。
團隊凝聚力與創新文化是天通瑞宏的底層支撐。沈瞿歡強調,公司團隊以“突破高端技術、實現國產替代”為共同目標,通過股權設計與績效激勵共享發展成果,賦予研發團隊充分的技術決策權。這種“目標一致、充分放權、敢于突破”的文化,推動團隊在材料、設計、制造領域持續創新。例如,公司研發的10瓦SAW濾波器通過材料改進與結構設計,功率較傳統產品提升5倍,體積縮小至介質濾波器的1%,已應用于國內低軌衛星項目,并計劃拓展至5G/6G基站領域。
在應用場景拓展方面,天通瑞宏聚焦差異化賽道。針對消費電子領域價格戰激烈的現狀,公司將研發重心轉向工業級、航天級市場,開發定制化產品。例如,基于SAW諧振器研發的AI時鐘芯片,替代傳統石英晶振,顯著提升頻率穩定性與降噪能力,已應用于AI服務器與光模塊領域。公司構建了覆蓋Normal SAW、TC-SAW、TF-SAW的全技術路線產品體系,工作頻率覆蓋200MHz至5500MHz,高端雙工器、多工器及模組已實現海量出貨。
面對行業盈利壓力與研發投入的矛盾,天通瑞宏提出三大應對策略:一是通過材料自主化與工藝優化提升產品附加值,維持研發投入;二是深耕消費電子領域的同時,開拓航天、AI服務器等高價值市場;三是布局海外市場,擬在日本或東南亞設立設施,規避關稅與技術限制風險。公司還通過“產學研+產業鏈”協同模式加速技術轉化,與電子科技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高校合作完善仿真平臺,與行業專家團隊解決射頻關鍵技術難題,依托海寧泛半導體產業集群實現上下游資源共享。
沈瞿歡表示,濾波器行業是技術密集型與資本密集型的“持久戰”,需要戰略定力與持續創新。天通瑞宏將以團隊凝聚力為基石,以全產業鏈協同為支撐,在行業整合與國產替代浪潮中,通過顛覆性創新拓寬應用邊界,為國內濾波器產業崛起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