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ICCM2025)金獎花落三位北大數院校友:王虹、鄧煜和袁新意。作為獲獎者之一,芝加哥大學教授鄧煜作為數學領域優秀答主,在知乎親自答,獨家分享了其學術研究歷程和成果。

三位獲獎者均在各自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王虹近年來因在掛谷猜想等經典難題上的突破性工作受到全球學界關注,鄧煜則與合作者成功突破了“狹義希爾伯特第六問題”這一困擾學界多年的物理公理化難題,兩位學者被學界期待,有望在明年拿下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袁新意,其研究則集中在數論領域。
在獲得華人數學家大會金獎之后,鄧煜現身知乎,沒有如用戶所愿發表“獲獎感言”,而是重點分享了自己近年來學術研究方向—色散方程的隨機初值問題。“時間到了2018年9月,當時Nahmod的學生岳海天去USC跟我做博后。有一次他和我提起Nahmod和Bourgain在2016年討論過的一個問題,即如何將1996年文章的二維 p=3p=3 的Gibbs測度結果擴展到 p=5p=5 ,這也是我(在2010-2013年之后)重新回到隨機初值這一領域的契機”,這篇回答中,鄧煜以時間線梳理的方式介紹了對這一問題的研究過程。

同時,鄧煜還表達了對比利時數學家Jean Bourgain的仰慕之情,稱其是這一代分析學家的領袖,“具體到隨機初值這一塊(也包括一般PDE的概率理論),他1994-1999年的系列文章可以說為這一領域奠定了基礎”。
“發完論文,上知乎親自答”,一直是科研人員的風潮。就在今年有關“狹義希爾伯特第六問題”取得進展之后,論文作者鄧煜和馬驍就第一時間在知乎上,以不同視角分享了問題推導過程和感受。更早之前的2022年,在發表《離散均值估計和朗道-西格爾零點》論文后,傳奇數學家張益唐便來到知乎分享學術研究成果,并以一句“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概括自己的心境。
不僅交流學術,各種與科研有趣的討論也在知乎上展開。就在上個月,科學巨擘錢學森的那句“人就算再笨,還能學不會微積分嗎?”之問,在知乎上掀起了一場關于科學認知與學習邊界的深度討論。馬驍、王夢迪等海內外頂尖青年學者從學術領域出發解答,眾多知乎用戶、科普愛好者則連續造梗輸出,共同打造出一場兼具學術深度與大眾趣味的思想對話。
這些交流背后,是知乎持續構建的科學精神土壤:它不僅鼓勵科學家將高深知識轉化為可理解的敘述,更倡導一種“提問-分享-再創造”的社區文化。知乎正搭建起一個科學家與公眾雙向奔赴的開放場域。當前,2025知乎科學季正在進行之中,后續還將舉辦“2025知乎科學開放麥:追答案的人”線下討論活動,持續推動科學知識的普及與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