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狂飆至每克1100元,倫敦金現突破4040美元/盎司,2025年的黃金市場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冰火兩重天”。天津萬象城內,老鋪黃金門店前消費者排起長隊,為搶購一款斷貨半月的小吊墜,有人專程跨城而來;而隔壁傳統品牌門店,店員百無聊賴地刷著手機,柜臺上的促銷海報早已卷邊。這場分化背后,是黃金消費邏輯的徹底重構。
中國黃金協會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國黃金消費量同比下降3.54%,其中黃金首飾消費量更是大跌26%。盡管金價年內累計漲幅超50%,但消費者并未因此買單。以10月20日市場行情為例,銀行投資金條約992元/克,而品牌金飾價格普遍高出30%以上:周大福足金飾價達1262元/克,老鳳祥報1258元/克,周六福也需1179元/克。每克金飾比投資金條多花187至270元,溢價部分涵蓋品牌附加值、工藝費與渠道成本。
“金價漲得快,金飾溢價又高,買了之后變現還虧,不如租來用更劃算。”計劃年底結婚的李先生算了一筆賬:按當前主流品牌1268元/克的足金價計算,一套100克的“五金”總成本高達12.68萬元,溢價部分約2.76萬元,相當于多花30克黃金的錢。這種背景下,租三金正成為新婚群體的新選擇。而更多年輕人則轉向深圳水貝市場,這里每克黃金比傳統品牌便宜一百多到二百元。國慶前,有批發商每日賣出500公斤金條,是去年的3倍。
95后小馮的經歷頗具代表性。她原本想買某大牌的柿柿如意蛇年項鏈,一看6克左右要價8000多元,果斷轉向水貝市場。“水貝的幸運四葉草5.7克不到六千,日常能戴,比品牌的老款好看多了。”與此同時,沙金、金包銀等平替首飾也受到追捧。在北京某大廠工作的小張坦言,她買的26克素圈金包銀首飾僅1500元,戴了一年,“觀感和真金無異”。
在這場消費變革中,老鋪黃金卻憑借“奢侈品”打法逆勢崛起。2025年中期財報顯示,其營收達123.54億元,同比激增251%;凈利潤22.68億元,同比增長285.8%。僅靠41家自營門店(全布局在SKP、萬象城等高奢商場),就實現了單店年均2.4億元的銷售額,是周大福單店效的10倍,甚至超過愛馬仕的坪效。10月17日,老鋪黃金發布調價預告,稱將于10月26日提價,這已是年內第三次調價。消息一出,深圳羅湖萬象城、上海豫園、北京SKP等門店人滿為患,排隊時間普遍超過三小時,熱門款式迅速搶空。
老鋪黃金的成功,源于其打破了傳統黃金品牌的商業模式。過去,傳統品牌始終繞不開“實時金價+工費”的框架,工費占利潤的60%以上。但金價暴漲后,消費者對工費敏感度飆升,周大生不得不將工費從120元/克降到80元,老鳳祥工費收入直接縮水25%。老鋪黃金則采用“一口價”模式,不按克重計價,宣稱要做“黃金中的愛馬仕”,且每年固定漲價2-3次,與金價波動脫鉤。今年8月,部分產品漲幅達12%,古法傳承系列克單價更是高達2980元,約為周大福足金價的2.36倍。
“我買的不是黃金,是能傳世的工藝,按克算反而掉價。”北京SKP一位多次購買老鋪黃金的消費者表示。老鋪黃金手握花絲鑲嵌、金胎燒藍等9種非遺工藝,單件作品需匠人耗時超600小時。一款花絲八寶吊墜,要手工編織0.2mm的金絲,成品誤差控制在0.01mm以內,工費能賣到300元/克,是周大福的3倍多。在設計上,老鋪黃金將黃金融合敦煌飛天紋樣、商周青銅器元素;包裝上附贈非遺匠人手作證書和歷史典故手冊;場景上打造沉浸式體驗,門店設計成故宮紅墻風格,VIP室提供黃金茶具品鑒。
這種文化賦能,讓老鋪黃金的客群與國際奢侈品高度重合。據調研,其消費者與LV、愛馬仕等五大奢侈品牌的重合率達77.3%。更重要的是,老鋪黃金通過二手市場構建了保值預期:產品回收價能達到官方售價的7-8折,遠高于普通金店5折的殘值水平。其提供的低價翻新服務(30克以下100元),讓回收的產品翻新后能以8折再次出售,仍能保持較高溢價空間。截至2025年6月底,老鋪黃金忠誠會員數量為48萬,新增會員5.5萬人,復購率高達60%,帶來了68%的營收。
傳統黃金品牌的日子則不好過。2025年以來,頭部品牌關店潮從未停止:老鳳祥上半年減少297個加盟點,營收同比降16.52%;周大生第一季度營收大幅下跌47%,關店177家,凈利潤大跌63%。截至3月31日,六福集團全球門店總數縮減至3287家,較上年同期凈減少296家,降幅達9%。其中,內地市場“六福”品牌加盟店數量同比凈減少329家,降幅達11%。
面對市場變化,許多傳統品牌開始嘗試突破。潮宏基深耕非遺花絲,在成都開了花絲主題概念店;周生生與泡泡瑪特、哈利波特聯名,推出DIMOO系列吊墜、串珠,哈利波特手鏈等;周大福陸續推出多個子品牌,并與陳冠希創立的潮牌聯名,用顛覆性設計重新定義Z世代的個性表達。今年6月,周大福發布全新高級珠寶系列「和美東方 Timeless Harmony」,其第四代傳承人鄭志雯透露,周大福是第一家擁有自己鉆石礦源的中國珠寶品牌,也是中國唯一直接“看貨商”的珠寶品牌。
這場黃金消費變革的核心,是消費邏輯的轉變:從“買金子保值”到“買設計審美”,從“厚重顯貴”到“輕巧日常”,從“家族傳承”到“個人悅己”。老鋪黃金的成功,是因為先看懂了這種轉變;傳統品牌的困境,是因為還停留在過去的邏輯里。未來,能接住“潑天富貴”的黃金品牌,未必是門店最多的,也未必是歷史最久的,而是能真正理解年輕人的,知道他們為什么租三金,為什么去水貝,為什么愿意為3克的小吊墜買單,為什么更偏愛古法黃金。畢竟,黃金還是那個黃金,但買黃金的人,已經換了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