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與博通近日達成一項重量級戰略合作,計劃共同部署規模達10吉瓦(GW)的AI加速芯片集群。根據協議,雙方將從2026年下半年開始分階段部署搭載AI加速芯片的機架系統,預計到2029年底完成全部建設。這款基于ARM架構的定制芯片由OpenAI主導設計,博通負責芯片制造及系統集成,同時將聯合ARM、甲骨文等企業構建完整生態鏈。此次合作使OpenAI在一個月內連續與三家芯片巨頭達成協議,加上此前與英偉達、AMD的合作,其AI加速集群總規模已突破26吉瓦。
資本市場對這場科技盛宴反應熱烈。美股10月13日收盤時,博通股價上漲近10%,英偉達漲幅達2.82%,亞馬遜同步上漲1.71%。次日港股市場,剛宣布與英偉達達成技術合作的英諾賽科開盤暴漲16%,截至當日收盤漲幅維持在16.15%,報89.90港元,全天成交額達1.74億港元。這家蘇州企業憑借全球首個全鏈路800VDC氮化鎵電源方案,成為英偉達800V高壓直流數據中心生態中唯一入選的中國芯片供應商。
在OpenAI與博通的合作細節中,雙方將共同開發包含定制芯片和以太網解決方案的擴展系統。OpenAI聯合創始人山姆·奧爾特曼透露,該項目源于對特殊工作負載需求的深度考量,10吉瓦的電力規模相當于紐約市峰值用電需求。博通總裁陳福陽強調,通過優化從晶體管到應用層的全棧技術,可實現模型性能提升與成本下降的雙重突破。盡管未披露具體財務條款,但業界估算OpenAI在芯片領域的投資總額已超萬億美元。
英偉達同步加速生態布局,10月14日凌晨宣布與meta、甲骨文共建基于Spectrum-X以太網交換機的AI數據中心網絡。其中甲骨文將采用英偉達Vera Rubin架構構建十億瓦級AI工廠,通過Spectrum-X實現數百萬GPU的互聯。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指出,萬億參數模型正在推動數據中心向巨型計算機演進,Spectrum-X作為"AI工廠神經系統",可支撐史無前例的模型訓練規模。
中國企業在全球AI競賽中嶄露頭角。成立于2017年的英諾賽科憑借8英寸硅基氮化鎵量產技術,占據全球42.4%的市場份額。其創始人駱薇薇曾在美國宇航局擔任首席科學家,回國后創建IDM全產業鏈模式。相較于傳統6英寸工藝,英諾賽科的8英寸晶圓技術使單顆芯片成本降低30%,晶粒產出提升80%。今年5月英偉達宣布向800V高壓直流架構過渡后,英諾賽科成為其核心電源合作伙伴,股價隨之從40港元飆升至最高106港元。
這場科技革命正在重塑產業格局。OpenAI總裁格雷格·布羅克曼坦言,當前計算能力距離通用人工智能目標仍相差甚遠。博通半導體事業部總裁查理·卡瓦斯以鐵路和互聯網發展史為參照,預測AI基礎設施成熟期不會超過五年。彭博分析師指出,OpenAI效仿谷歌采用博通TPU芯片的策略,可能源于對成本控制的考量。哈佛大學研究員保羅·卡沃則提醒,當前AI企業的支出增速仍超過盈利水平。
在技術競賽白熱化階段,黃仁勛對中國芯片產業作出最新評價。他認為中國在人才儲備和市場競爭方面具備獨特優勢,與美國的技術差距僅"幾納秒"量級。這位英偉達掌門人呼吁允許科技產業全球競爭,通過跨國技術擴散擴大美國影響力。隨著英偉達牽頭成立800V高壓直流供電聯盟,目標2027年建成單機架1兆瓦功率的數據中心,全球AI基礎設施競賽已進入新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