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前夕,浙江海寧鹽官古城因一場短視頻創作者盛會而熱鬧非凡。抖音將這座千年古城打造成創作者線下交流的舞臺,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網絡紅人——有人舉著手機直播,有人與粉絲合影留念,還有人反復調整角度拍攝素材,整座古城沉浸在短視頻時代的活力中。
夜幕降臨后,古城內的演唱會、紅毯秀、開放麥表演和煙花秀接連登場。盡管細雨綿綿、涼風拂面,但水霧繚繞的古道上仍有游客駐足觀賞。這場線下活動不僅展現了短視頻行業的蓬勃生機,更折射出互聯網企業“包城辦會”的新趨勢——從快手包下烏鎮到小紅書入駐復興島,再到抖音聚焦鹽官古城,頭部平臺正通過線下活動強化創作者生態。
據平臺數據,過去一年抖音優質內容播放量同比增長160%,播放時長增幅達220%,是普通內容的17倍。游戲、二次元、人文社科等17個垂直領域的優質內容播放時長均實現翻倍。這些數據背后,是創作者在算法生態中的激烈競爭——當平臺內容池日益龐大,頭部創作者成為支撐生態的中堅力量。
面對內容生產的爆發式增長,抖音正通過AI工具降低創作門檻。副總裁陳都燁透露,近半年平臺AI創作稿件量激增91%。即將上線的抖音精選APP將推出AI伴讀、AI筆記等功能,并持續升級虛擬創作平臺等工具。一個顯著趨勢是,85%的萬粉青年創作者將抖音作為起步平臺,這里已成為新人孵化的重要陣地。
算法機制始終是創作者關注的焦點。抖音算法工程師劉暢介紹,平臺推薦系統采用“機器學習+人工導航”的協同模式,核心環節包括召回、過濾和排序。通過協同過濾、雙塔召回等技術模型,系統能在不理解內容語義的情況下,基于用戶行為匹配潛在興趣。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算法已減少對“標簽”的依賴,轉而通過神經網絡模擬人腦連接方式,預估用戶偏好。
“用戶長期價值”是算法設計的核心指標。劉暢表示,系統會綜合完播率、評論、點贊、分享等20余項維度,計算更符合用戶長期需求的推薦結果。為打破信息繭房,算法設置了“探索維度”:一方面通過多樣性打散控制相似內容頻次,另一方面借助隨機推薦、社交關系拓展等方式引導用戶探索新興趣。
在內容審核環節,抖音構建了標準化流程。生態運營經理陳丹丹介紹,創作者上傳的內容會先經機器識別,高危內容直接攔截,存疑內容轉人工審核。若視頻被舉報、評論區出現質疑或流量異常,均會觸發二次復核。所有高流量內容都會經歷更多次評估,且推薦治理與內容審核均采用“機器控廣度+人工控深度”的模式。
針對優質內容分發,抖音正在進行深度優化。生態策略負責人賈貝貝透露,平臺通過“懂行用戶”的互動行為篩選專業內容——攝影領域用戶高頻收藏教程、物理領域用戶發表專業評論等行為,都會幫助系統識別優質創作者。目前,每天有近1億用戶在特定領域參與內容篩選,他們的收藏、點贊、評論成為平臺的重要參考。
為讓優質內容獲得更精準的流量,抖音在推薦系統中內置了專用子系統。該系統通過優質內容間的PK,最終向用戶推薦最受歡迎的內容。數據顯示,升級機制后平臺流量穩定性提升15.9%,但新作者獲粉難度有所增加。為此,抖音通過嚴控非原創內容(2025年上半年非原創流量占比下降47%)來扶持新人成長。
從內容生產到算法優化,抖音生態的核心邏輯始終圍繞“新質生產力”展開。在AI降低創作門檻的背景下,既能高效產出優質內容,又能通過“懂行用戶”驗證的內容,將成為平臺競爭的關鍵。這場由短視頻掀起的流量革命,正在推動行業形成“優質創作-精準分發-用戶認可-更多創作”的良性循環,或許將重新定義短視頻時代的競爭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