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在中國兒童中心老牛兒童探索館內,悠揚的民族歌曲回蕩,孩子們與家長身著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共同沉浸在“尋月之旅:民族團結頌”中秋晚場主題活動的歡樂氛圍中。
當晚,110余組兒童家庭齊聚一堂,開啟了一場融合民族文化與趣味探索的奇妙旅程。活動以“尋月”為主線,神秘“偷月人”將中秋明月藏入云中密室,孩子們化身“尋月小勇士”,在探索館精心布置的六大“民族村寨”中穿梭,觸摸多元民族文化,感受團結的力量。
走進“蒙古族草原祭禮”區,身著傳統服飾的“薩仁姐姐”帶領孩子們完成“凈手啟敬”“獻祭三寶”儀式。孩子們將象征“健康牛羊”的奶豆腐、“豐收糧食”的炒米輕輕放入銀碗,向代表月亮的“薩仁”虔誠祈福。這一過程,讓孩子們深刻體會到草原民族對自然的敬畏與對豐饒的祈愿。
在侗族村寨,“月下拾瓦”(偷月亮菜)的游戲吸引著孩子們踴躍參與。他們“偷”走象征“聰明”的蔥、“百財”的白菜、“家庭幸福”的南瓜,在分辨果蔬寓意的過程中,讀懂侗族農耕文明里“鄰里互助、共享豐收”的傳統。一位家長看著興奮的孩子感慨道:“這種玩著學的方式,比我們講十遍都管用,也讓孩子真正明白‘民族的才是自己的’。”
漢族“巧手祈月”活動現場,孩子們折紙、粘燈、穿線,親手制作中秋花燈。一盞盞花燈,傳遞著“花燈照團圓、亮前程”的文化寓意。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感受著傳統節日的溫暖與美好。
壯族“冒險云梯”前,聽完“月圓之夜天地相近、易與神明溝通”的傳說,孩子們勇敢攀登,懸掛祈福帶,許下美好的心愿。維吾爾族村寨中,歡快的達卜手鼓聲回蕩,孩子們圍坐成圈傳遞手鼓,鼓聲停時齊聲喊出“我們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表達著對民族團結的堅定信念。
中國兒童中心老牛兒童探索館副館長介紹,本次活動將多民族文化元素巧妙融入每個環節,既強調共享、團結與文化多樣性的價值,又避免生硬說教。希望孩子們在可感、可知、可體驗的互動中,通過動手做、玩中學,潛移默化地理解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
現場,兒童家庭在富有民族感的音樂旋律中,跳起了竹竿舞、鍋莊舞。歡樂的氣氛中,大家共同祝福祖國,將“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情感深深烙印在心中。
據悉,2025年國慶節和中秋節雙節同慶,正是將國家認同與文化認同相結合,對兒童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的絕佳時機。中國兒童中心老牛兒童探索館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們不僅感受到節日的快樂,更能在心里種下“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種子,長大后成為民族團結的使者。
該探索館開館至今已十年,累計服務150萬訪客家庭。每逢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中國傳統重要節日,都會精心策劃各類特色活動,向兒童家庭傳播優秀中華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