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圍繞小米汽車“2200MPa小米超強鋼”宣傳中“項目名稱”小字標注引發的爭議,小米官方正式作出回應。針對部分網友質疑其“用大字宣傳性能、小字規避責任”的做法,小米表示,這種標注方式是行業慣例,旨在補充技術背景與專利歸屬信息,而非回避責任。
據小米公布的技術細節,這款鋼材由小米投資研發,聯合東北大學與育材堂共同開發。研發團隊通過AI模型從2443萬種配方中篩選出最優方案,最終實現的抗拉強度較1500MPa鋼材提升40%,屈服強度提升24%。在小米YU7車型上,該材料應用于前后門防撞梁,使前門承載能力提升52.4%,后門提升37.6%;A/B柱內嵌的熱氣脹管構成的“內嵌式防滾架”,更讓結構承載力分別提升35%和70.5%,顯著增強了側碰與翻滾事故中的保護性能。
針對爭議焦點,小米在9月30日發布的“答網友問”中強調,項目名稱標注是為了體現研發過程的公開性。該技術已獲得專利,研發細節由三方共同確認,標注項目名稱恰恰反映了小米對數據真實性的重視。小米方面明確表示,將“項目名稱”誤解為“名稱炒作”是對技術背景的曲解。
事件引發行業關注后,羅永浩在微博發聲指出,類似“大字宣傳、小字補充”的做法在行業內并不罕見。他提到,部分企業常以“最強”“唯一”等詞匯吸引眼球,卻在角落標注“目標成為”等限定語,這種行為雖符合法律規范,但存在道德爭議。他呼吁通過此次事件推動行業改進,減少誤導性宣傳。
市場表現方面,10月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小米汽車9月交付量首次突破4萬輛,創下單月新高。這一成績反映出消費者對小米新車型技術實力的認可,也為其材料創新爭議提供了市場層面的注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