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東工業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這是其第四次提交招股文件。此前,京東工業已多次嘗試推進上市進程,此次動作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京東工業的上市之路可謂一波三折。2023年3月30日,京東集團發布公告,宣布擬分拆京東工業與京東產發,并推動兩者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獨立上市。當日,京東工業首次遞交了招股書。然而,根據港交所規定,企業遞交的招股書有效期僅為6個月。若未能在有效期內完成上市聆訊或相關流程,招股書將自動失效。京東工業因此先后在2024年9月和2025年3月兩次重新提交招股文件。
此次京東工業于9月28日第四次提交招股書,恰好距離上次更新過去6個月。與此同時,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京東工業計劃通過香港IPO籌集5億美元資金,并有望在10月或11月完成上市。
作為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提供商,京東工業專注于通過“太璞”全鏈路數智化工業供應鏈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工業品供應和供應鏈服務,助力客戶實現保供、降本、增效、合規的目標。
從財務數據來看,京東工業近年來表現穩健。最新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其營收分別為141.35億元、173.36億元和204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20.1%。今年上半年,京東工業持續經營業務收入為102.5億元,同比增長18.91%;盈利4.51億元,同比增長54.96%。
在股權結構方面,京東集團通過其全資子公司持有京東工業約77.32%的已發行股本總額。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通過Max I&P Limited持股3.68%,紅杉中國持股1.37%。京東工業的執行董事為宋春正,非執行董事包括劉強東和徐炳東,獨立非執行董事則為孫含暉、湯欣和顧寶芳。
若此次上市成功,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將再添一家上市公司。目前,他已掌控京東集團、京東健康和京東物流等多家上市公司。根據計劃,京東工業上市所籌資金將主要用于進一步增強工業供應鏈能力、拓展跨地域業務、進行潛在戰略投資或收購,以及滿足一般公司用途和營運資金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