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云產業和標準應用大會上,由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與商湯科技聯合研發的《國鐵勘察設計多模態價值工程大模型應用平臺》項目,正式入選云計算標準與應用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2025云建設與應用領航計劃”典型案例。這一成果標志著鐵路工程設計領域首次實現了多模態大模型的規模化應用。
該平臺以多模態大模型為核心技術,整合了鐵路工程領域的28個專業知識體系,通過融合文本、圖紙、表格、公式等異構數據,構建了具備“工程師思維”的智能平臺。平臺實現了知識檢索、智能問答、文檔生成及多模態對話等功能,有效解決了鐵路工程領域長期存在的知識傳承斷層、經驗遷移困難、數據利用率低等核心問題,為國鐵行業數智化轉型提供了創新實踐樣本。
內部測試數據顯示,平臺在28000條問答測試中準確率持續保持在90%以上。這一成果背后,是鐵一院與商湯科技在算法、模型、數據全棧技術上的深度協同。商湯大裝置為平臺提供了從底層技術到應用落地的完整支持,使價值工程知識從傳統檔案形態轉變為可智能調用的數字資產。
作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鐵路勘察設計單位之一,鐵一院在沙漠鐵路、高原凍土工程、高寒高鐵設計等領域積累了70余年的實踐經驗。但隨著人才結構更新,傳統“師徒制”模式下的知識流失問題日益凸顯。為此,雙方合作打造的智能平臺首次實現了三層次融合:在知識層整合國標、行規及歷年案例形成統一知識庫;在模態層通過多模態混合預訓練技術,將圖紙、公式等非文本信息與文本描述深度關聯;在思維層構建專業推理模型,使輸出結果更貼合工程實際需求。
鐵一院數智化部總工程師張守利介紹,平臺首創的智能中樞系統實現了標準規范與價值工程經驗的深度融合,設計人員可快速獲取精準信息。多模態數據關聯分析功能則幫助工程師從圖紙、表格等多元數據中提取深層價值,顯著提升了設計效率。商湯科技大裝置事業群解決方案副總裁楊松表示,該項目不僅推動了價值工程知識的智能傳承,更為大模型技術在工程建設領域的應用開辟了新路徑。
據悉,項目團隊下一步計劃將大模型應用范圍從勘察設計階段擴展至施工、運營維護等全產業鏈環節,并針對不同場景重構知識庫體系。這一創新實踐正在重新定義鐵路工程領域的知識管理范式,為行業數智化轉型提供可復制的技術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