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北京,創新涌動、合作如潮。經過五天密集而富有成效的大會議程,國際科技園及創新區域協會(IASP)2025年世界大會于9月19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圓滿落下帷幕。本次大會以“追求卓越——創新集群助力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成功搭建了全球科技園區開放對話、務實合作的高端平臺,促成了一批實質性合作項目,發布《IASP2025北京中關村國際科技園區創新合作倡議》,奏響了共建國際科技園區創新共同體的“中關村強音”。

指數發布:擦亮中關村“金字招牌”
會上發布《中關村指數2025》,全面展示中關村作為中國創新發展旗幟的成果與未來趨勢。數據顯示:中關村綜合指數在這些年來持續增長的基礎上,又有新的攀升,比上年提升32.7個點,達到了362.1,相比基期,年均增長12.4%;五個分項指數整體上保持增長態勢,中關村創新發展再上新臺階。

為了讓國外嘉賓加深對中關村的了解和認識,規劃設置7條科技參訪線路,中關村軟件園、東升科技園、生命科學園、北航大學科技園等園區開門迎客,向國際友人講述著一個個關于創新的故事,彰顯了中關村的硬科技實力?!癐nnovation!”“very surprised!”“ Amazing!”………這場探園之旅,讓外國嘉賓看到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中國樣本”,更為IASP2025世界大會寫下了動人的國際合作新篇章。華高萊斯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忠分析了中關村核心機制、產業鏈路、開放生態、前沿探索四大方面的創新實踐,中關村發展集團總經理楊仁全、Hicool產業園總經理武沂等19位中關村產業園區負責人做了經驗分享。
凝聚共識:“中關村倡議”引起廣泛熱議
回顧IASP2025年世界大會,圍繞“開放創新生態系統”“城市與園區協同”“經濟高質量發展”“未來技術趨勢”等關鍵議題,成功舉辦4場全體會議、15場平行論壇,來自中國、澳大利亞、意大利、丹麥、南非等27國的演講嘉賓從多元視角與專業領域,結合各國家和地區的實際情況,共同探討創新集群的發展路徑與合作機制,系統展示了全球科技園區在低碳智慧空間、開放創新生態、城市更新與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最新實踐與前瞻思考。

大會重磅發布“中關村倡議”,提出“五個園區”理念——創新、綠色、智慧、人文、開放,創新是靈魂、綠色是底色、智慧是引擎、人文是根基、開放是血脈。它們形成了相互支撐、融合共生的有機整體,這五個維度彼此嵌合、循環作用,共同推動科技園區從傳統的“產業集聚區”向“新質生產力策源地”躍升。IASP首席執行官艾巴·倫德表示,倡議凝聚了IASP全球伙伴的廣泛共識,提出了非常全面和前瞻性的理念,代表了科技園區未來發展方向,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計劃。
成果豐碩:42對中外科技園區及創新主體合作項目落地
現場舉行的簽約儀式將氛圍推向高潮,大會促成42對中外合作項目,覆蓋園區、孵化器、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多類主體,涵蓋園區共建、技術轉移、人才交流、聯合研發等多個領域,涉及德國、意大利、新加坡、韓國、匈牙利、沙特、古巴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

其中,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與古巴哈瓦那科技園、意大利千米紅墻科技園、沙特達蘭科技谷、德國波茨坦科技園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動科技交流、產業協同與人才互動;中關村科學城與新加坡榜鵝科技園、土耳其中東技術大學科技園共建科創合作平臺,助力企業跨境發展;中關村國際控股與新加坡裕廊集團、越南河內高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法國Inovallée科技園等簽署多項合作協議,布局全球創新節點。此外,多家孵化器、企業及科研機構也在大會上達成合作,如中關村醫療器械園與德國Launch Rhein-Main孵化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與埃塞俄比亞農業研究院等,共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跨境產業化。
此外,IASP首次設置“地平線項目B2B鏈接中國”,邀請科技企業來華與中關村企業精準對接洽談,為中外企業搭建面對面對接“快車道”,助力跨領域、跨國界的合作項目加速落地。
會旗交接:傳遞共建國際科技園區創新共同體理念
在熱烈的會旗交接儀式中,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許心超將IASP會旗交予下一屆主辦方法國索菲亞科技園代表菲利普·馬里亞尼。2026年,第43屆IASP世界大會將在法國索菲亞科技園舉行,延續全球科技園區合作與交流的精彩篇章。

IASP主席莉娜·米蘭達高度評價本次大會的組織工作和成果成效。她指出,北京和中關村不僅展示了其強大的科技創新實力,更為全球科技園區提供了可借鑒的發展路徑與合作范式。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許心超表示,IASP2025年世界大會將全球科技園區的智慧共識轉化為協同行動的實踐綱領,取得了豐碩成果,并邀請全球嘉賓明年再次相聚北京,參加2026中關村論壇年會,繼續深化合作、共謀發展。
IASP2025年世界大會雖已落幕,但全球科技園區的創新合作正全新啟航。以北京為起點,以中關村為橋梁,全球創新共同體正攜手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