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虛假營銷治理”專題開放日活動中,小紅書首次對外披露了其專項治理團隊的階段性成果。據“虛假營銷治理專項組”負責人介紹,該團隊自年初成立以來,已累計封禁違規賬號超過1200萬個,清理虛假筆記1376萬篇,攔截虛假評論3.6億條,平臺內虛假內容曝光量下降六成。
作為國內頭部內容社區平臺,小紅書歷經十二年發展,已形成集社交互動、內容創作與電商服務于一體的生態體系,月活用戶突破3億大關。但伴隨用戶“先搜索后消費”習慣的養成,部分商家通過偽造用戶推薦、批量發布模板化內容等手段進行流量造假,嚴重破壞了社區真實分享的基因。
“虛假營銷具有跨賬號協作、多環節滲透的對抗特征,單一治理手段難以根治。”專項組負責人指出,為此平臺構建了涵蓋賬號、內容、行業、品牌、搜索五大維度的立體防控體系。其中賬號治理團隊通過分析用戶行為軌跡、內容關聯性等20余項指標,半年內精準識別并處置1200余萬個異常賬號。
內容治理方面,技術團隊重點打擊“軟廣告”筆記和自問自答式虛假評論。這類內容往往偽裝成普通用戶推薦,極易誤導消費決策。通過升級自然語言處理模型,系統對夾帶營銷話術的內容識別準確率提升至92%,兩個月內模板化內容曝光量減少82%。
針對留學、房產、母嬰等高風險消費領域,行業治理團隊采取“滲透式”調查策略。工作人員偽裝成潛在客戶深入營銷鏈條,梳理出從內容生產到流量投放的全套造假路徑,據此制定出12類行業的準入標準和內容規范,累計清退違規賬號2.3萬個。
品牌治理環節,平臺建立的“品牌溯源系統”已形成完整追責鏈條。通過關聯分析賬號、內容、交易數據,系統可精準定位幕后操盤品牌,對首次違規者采取限流處罰,三次違規直接列入黑名單。該措施實施后,頭部品牌虛假營銷投入平均下降47%。
在搜索場景治理中,技術團隊構建了“異常流量監測模型”,通過分析關鍵詞熱度、內容相似度等指標,實時攔截利用長尾關鍵詞導流的虛假內容。配合已積累的18萬條違規樣本庫,新發內容的審核效率提升3倍,用戶搜索負反饋率下降20%。
“我們開發了23個專項識別模型,每個場景都有定制化解決方案。”技術負責人展示的數據顯示,AI大模型對虛假營銷的識別速度較通用模型提升5倍,特別是在處理圖片視頻等非文本內容時,多模態對比技術使審核準確率達到98.6%。
據平臺運營數據顯示,治理行動開展以來,用戶對社區內容的信任度提升10%,主動舉報虛假信息的比例下降35%。但治理團隊強調,隨著造假技術不斷升級,平臺將持續優化算法模型,計劃年內將模板化內容攔截率提升至95%以上。
這場涉及技術攻堅、行業調研、法律追責的系統工程,正在重塑內容社區的治理范式。當虛假營銷成本超過合法推廣支出時,健康的內容生態才具備可持續性。正如專項組負責人所言:“維護真實分享環境,既是平臺生存的基礎,也是對3億用戶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