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推動人工智能通識課建設和AI與交叉學科人才培養,浙江大學人工智能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基地(浙江大學)聯合阿里云于10月17日共同舉辦了浙江大學首場AI DAY活動, 活動包含了面向浙江省內高校教師的人工智能通識教育產教融合實踐與創新研討會和面向浙江大學以及華東五校AI+X微專業學生的零基礎玩轉大模型大學生訓練營。
人工智能通識教育產教融合實踐與創新研討會由浙江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浙江大學人工智能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孫凌云教授主持。


開場環節,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基地(浙江大學)主任陳文智教授代表主辦方致辭。陳文智教授在致辭中指出,AI通識教育是面向所有專業學生的思維革命與能力賦能。教師需要更貼近產業的教學工具,學生需要更真實的實踐場景,需要校企雙方以開放的姿態共建生態,期待以此活動為契機,搭建一個教育端需求與產業端供給精準對接的平臺,推動AI通識教育從課堂講授走向實踐創新,從知識傳遞邁向能力培養。讓每一位教師都能成為AI教育的積極參與者和時代引領者,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AI浪潮中掌握主動權、贏得未來。
孫凌云教授在會議中首先介紹了浙江大學人工智能通識課建設進展。他指出,浙大在已有的“ABCD”基礎課程模塊基礎上,正持續推進課程體系的迭代與升級。通過教材內容的快速更新、智慧教學平臺的深度建設以及實訓資源的系統開發,課程不斷優化理論與實踐融合的教學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的AI素養與應用能力。同時,孫教授也坦誠指出當前課程建設面臨的現實挑戰:學生專業背景多元、知識更新速度遠超傳統教學節奏、跨學科教學組織難度加大等問題,對課程的普適性與前沿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他表示,面向未來,浙江大學期待繼續深化與阿里云等領先科技企業的協同合作,匯聚產業資源與教育智慧,共同打造高水準、可復制、廣覆蓋的人工智能通識課程體系,為全國高校AI教育的普及與創新提供“浙大方案”。
阿里云高校合作總監郭偉杰回顧總結了阿里云-浙江大學簽署共建人工智能通識課合作協議以來,雙方在內容共建、學生算力支持、實踐平臺搭建、大賽合作、技能認證、微專業課程建設方向的進展。阿里云智能技術解決方案技術內容專家張浩介紹了阿里云大模型認證體系。

研討環節,來自浙江大學各院系從事人工智能交叉學科教學、科研的教師代表,以及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浙江師范大學等省內多所高校人工智能通識課程建設負責人共同共同探討產教協同下的人工智能通識課建設和AI與交叉學科人才培養。反映了在藝術類、法學、醫學、傳媒等跨學科場景中引入AI教學的實際困難,如資源獲取受限、技術門檻高、科研數據孤島等問題,并呼吁加強校企合作,推動教學內容與真實產業需求對接,拓展多元化產教協同育人生態建設,形成人工智能通識教育亟需打破傳統單一教學路徑依賴,倡導構建開放共享的課程生態,強化實踐導向和跨學科融合,積極提升教師AI素養以應對快速變化的技術環境等整體共識。




AI DAY活動當日晚上,同期舉辦了面向在大學生的“零基礎玩轉大模型大學生實訓營”線下實踐活動,吸引了來自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高校的兩百余名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由浙江大學人工智能教育教學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陳立萌老師主持。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基地(浙江大學)主任陳文智教授為本次活動致辭中表示:當前大模型技術正以燎原之勢改造各行各業,AI應該是每個人應該掌握的必備技能,數智時代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會用工具、敢創價值。期待同學們將AI融合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


實訓環節中,阿里云高校合作專家范唯媛帶來大模型應用與實踐的主題分享,并帶領同學們動手搭建專屬智能學習助手;阿里云數據技術專家郭偉帶領同學們使用阿里云DataV-Note進行電影評價數據的分析探索。隨后,阿里云智能技術解決方案技術內容專家張浩結合同學們的學習和實踐以及職業生涯發展,向同學們介紹了阿里云技能認證體系如何助力同學們學習成長。




學生們積極參與、動手實踐,現場氣氛熱烈。活動結束后,許多同學仍駐足交流,久久不愿離去。同學們紛紛寫下了本次訓練營的心得感悟,有同學表示:“作為一名計算機專業的研一新生,今天參加了由學校聯合阿里云等單位舉辦的“零基礎玩轉大模型”實訓營。原本帶著對大模型既熟悉又陌生的復雜心情而來,熟悉的是技術名詞,陌生的是落地路徑,通過講座與實操,我對大模型的理解從“技術架構”轉向了“應用系統”,也對未來研究方向有了更清晰的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