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的BEST項目施工現場,一場關乎未來能源革命的關鍵儀式悄然舉行——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的首個核心部件杜瓦底座完成精準落位。這個直徑達18米、總重超過400噸的巨型圓盤,在專業吊裝設備的牽引下,穩穩嵌入主機基坑,標志著BEST主機安裝工程正式拉開序幕。
作為BEST裝置的"基石",杜瓦底座不僅承擔著支撐6700噸主機系統的重任,更是國內聚變領域迄今最大的真空部件。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副主任黃雄一解釋道:"這個部件相當于整個聚變裝置的'舞臺',真空室、超導磁體、冷屏等核心組件都將安裝在其上。"其安裝精度要求近乎苛刻——位置偏差不得超過±2毫米,表面水平高差需控制在15毫米以內。
面對如此嚴苛的技術指標,研發團隊創新設計了專用吊具系統。通過均衡梁、吊梁與提升適配器的精密配合,配合多站激光跟蹤儀的實時監測,最終實現了毫米級的精準對接。這項突破性技術不僅攻克了高精度成型焊接、毫米級形變控制等難題,更創造了高真空密封技術的全新標準。
與傳統核聚變實驗裝置不同,BEST裝置將首次實現氘、氚等離子體的實際"燃燒"演示,有望成為全球首個完成聚變能發電的實驗平臺。該項目工程總裝已于今年5月正式啟動,隨著杜瓦底座的成功落位,后續核心部件的安裝工作將全面提速。
"這個龐然大物的成功就位,標志著項目主體工程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黃雄一強調。據項目研究員楊慶喜透露,主機其他部件的組裝工作將陸續展開,預計到2027年完成全部總裝任務。這個被業界稱為"人造太陽"的聚變裝置,正在為人類開啟清潔能源的新紀元鋪平道路。











